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求生记 > 第四百十六章 青霉素(上)

第四百十六章 青霉素(上)

第四百十六章 青霉素(上) (第2/2页)

如果细菌仅仅感染角质层或真皮层的毛囊,就会形成痤疮等小脓肿,年青人会有青春痘,也叫皮脂腺囊肿,毛囊炎、疖子发生的机理都是类似的。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时,金黄葡萄球菌等会突破真皮层,侵入真皮层下面的皮下组织,主要是结缔组织。金黄葡萄球菌在皮下结缔组织形成感染灶,引发炎症,形成一个脓腔,产生溃疡,流脓。这时,中医叫作痈。
  
  西医叫作急性蜂窝织炎。也就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细菌感染。大的脓肿可以有拳头般大。
  
  如果让病灶继续发展下去,这时,中医叫作疽。这时出现大面积的片状紫红色脓肿,病人感觉疼痛,一天之内可以感染一个手臂或一条腿,甚至大半个背部。
  
  由于血管被细菌栓塞,皮肤开始发黑,出现大疱,皮下结缔组织和筋膜发黑坏死。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产生大量新的化脓性病灶。
  
  这时候,金黄葡萄球菌进入血流,传遍全身,先是高烧,烧退后进入低温,细菌和毒素遍布全身血流,引发低血压。
  
  全身内脏器官都开始出现脓肿,内脏血管被菌栓堵塞,又因低血压使内脏供血不足,引发内脏产生溃烂、坏疽,最后坏死。中医称为:五脏溃烂。
  
  好恐怖的一幕!这就明白了那句骂人的话,背上长疮不得好死的恶毒了吧。
  
  这还没完!急性蜂窝织炎和脓毒血症又会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又加重全身性的炎症。最终使脑部感染和全身炎症恶性循环。
  
  然后,就是迅速死亡!
  
  所以中医对疽的治疗是以先期为主,主要是针对当有浓肿起,动刀排毒,再敷药。《黄帝内经·灵枢》第二十一篇《寒热病》“致气则生为痈疽”。
  
  这里说的气,就是邪气。古人不知道细菌,把细菌等病原体统称为邪气。
  
  《说文解字》:痤,小肿也。从疒,坐声。如果邪气(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及网状淋巴管,感染浅层的皮下结缔组织,这是会出现巴掌大的红肿,中医称为丹毒。丹毒不化脓,但如果丹毒发展下去会形成痈疽。
  
  疮疡有八病:疖、疔、痈、发、丹毒、有头疽、无头疽、走黄与内陷。
  
  背疽指背部脊柱附近的有头疽,中医称发背;生于背其他部位及腰部两旁者称搭手。
  
  脊柱发生的背疽最为恐怖,不但会并发脓毒血症,还会直接感染脊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在古代,就是绝症了!
  
  黄帝内经记载的疽,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
  
  发于颈,名日天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通俗说后颈的叫作天疽,前伤任脉,就是感染中枢神经,十天就会死亡。
  
  史料中经常有“背疽发作而卒”的记载。本来,按现在人掌握的情况,背上长个浓疮,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就算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好,没有化脓消炎的特效药,但是,只要把背疮弄破,把里面的浓挤了,再敷一些草药或者是药膏,很快也都会好。为什么这对于古人来说,却就成了绝症,只要流脓就会死呢?
  
  现代人很难想象古代的卫生条件究竟有多糟糕。没有自来水,更谈不上杀菌消毒,古代人沐浴频率极低,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洗澡简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病毒往往会通过皮肤破口侵入人体,导致细菌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
  
  中医理论固然博大精深,但对细菌和病毒的了解却有限。在《黄帝内经》等古籍中,虽然对疮疡有所描述,但对其致病机制的解释仍停留在“气血不和”“毒气郁结”等抽象概念中。古代医生虽然知道背疽的可怕,但并不了解细菌的存在,自然也没有有效的消毒和杀菌手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