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一带一路 (第1/2页)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作为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逐渐成为了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如果以运输方式来区分的话,丝绸之路还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一条以汉朝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新疆、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
另一条则是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涵盖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
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分化情况日益显著,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
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30年内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也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谋子不谋势和不注重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各方面改革开放措施的系统集成。
与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不同,如今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然高度关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既是发展需要也是责任义务。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3年9月和10月,总shu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两者合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
将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四大理念,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如此宏大的愿景,杨守安自然是做不到完全吃透理解,这两年他自学通过了成人高考,也拥有了大专的学历,眼界见识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但“一带一路”倡议牵涉地缘格局、金融贸易、经济调控、文化融合等数不清的领域,需要成千上万人长时间的共同努力,绝非一朝一夕和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
虽然不明白,杨守安却有着从在云阳村的时候就养成的好习惯,那就是“遇事不决跟着党走”。
当初建三峡大坝的时候,一纸移民通知就让他登上了远离故乡的客轮,让懵懂的“野孩子”走出了崇山峻岭,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
后来不管是在康乐村的制衣厂,还是在上海滩创业安茹公司,杨守安的成功固然源于果敢、专注以及守信等等优良品质,但能够从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知人善用和始终紧跟时代发展脉络同样是他的致胜法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