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传功 (第1/2页)
到了此时,李淼才知道绝顶之上的名字。
“天人境”。
说实话,之前总是“之上之上”的叫,李淼也觉得有点拗口。
只是他没什么根基,一身武功都是自己闷头修来的,也没处去问。
今日得到这个答案,李淼就已经是不虚此行。
行迟继续说道。
“和尚猜想,这些天人之所以会跌下莲台,不是因为修行不够。”
“而是因为修行太‘满’了。”
“水漫自溢,漏出了破绽。”
“祂已经收束不住自己的修行,所以只能枯萎,将这修行还与天地。”
“所以,天人境之后的路,应当不是继续加增。”
李淼点点头:“我也隐约有类似的猜想,只是一时无法验证。”
“请大师为我解惑。”
行迟点点头:“李大人无需客气,和尚也只是猜想,只当与李大人论道。”
“如此,和尚便继续说了。”
李淼伸手摆了一个“请”的姿势。
行迟点点头,说道。
“所谓‘天人’,在我佛门典籍中,其实分为三类,分别居住在‘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其中,只有欲界和色界的天人,会有‘天人五衰’。”
“居住在无色界的天人,只有‘意识’存在,而无肉体,永远都不会遭遇死亡。”
李淼察觉到了行迟的重点。
“意识”。
李淼早就有所猜想,此时终于得到了验证。
天人境三条路,金刚、须弥、介子。
金刚是体,介子是技,须弥是气。
唯独缺了一个“神”,或者说“心”。
大朔的武功,尤其强调心性。心性不符,就难以发挥武学的威力。
为何到了天人境,反而没了心性的要求?
行迟看到李淼的表情,一时大笑:“哈哈哈,和尚就知道,李大人也早就有此猜想!”
“两相印证,和尚当年想的大概没错!”
“将死之人,又了了一桩心事,当真是菩萨保佑!”
李淼笑了笑:“大师不必如此客气,若没有大师的猜想,我也难以确定。”
“我已经知道大师想说什么。”
李淼接过了话头,看着对面含笑不语的行迟,娓娓道来。
“无色界的天人没有肉体,没有天人五衰。欲界和色界的天人有肉体,有天人五衰。”
“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这个肉体和意识的联结。”
李淼长叹一声。
“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
“性不离命,命不离性。”
“谓存神气,而于有中炼妙,全身形而入无形,故生无死,为天上神仙也。”
“我缺的这一点,终于知道是什么了。”
行迟却是佯作生气,问道:“和尚跟李大人说了半天我佛家的经义,李大人却用道家的文章作结。”
“莫非是瞧不起我佛家?”
与行迟交谈不过半个时辰,李淼已经知道了他的性格。他根本不是个传统意义上的高僧,而是个豁达、洞明世事的开朗老头儿。
试想,若是旁人知晓了这般密辛,一定会敝帚自珍,藏起来当作传世的珍宝。而行迟与李淼相识不过半个时辰,就将一切都和盘托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