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二百九十四章 老朱:要你扶他登基称帝!

第二百九十四章 老朱:要你扶他登基称帝!

第二百九十四章 老朱:要你扶他登基称帝! (第2/2页)

借钱给制造局,确实不用担心还不了。
  
  “就算大明制造局的钱能还,但大明制造局可用不了这么多钱。”
  
  老朱火气仍然很大:“咱以为大明朝廷不缺钱了,有花不完的银子,没想到,竟然全部都是借的。你说,制造局的钱能赚回来,那其他的钱呢?”
  
  “其他的钱其实也会产生收益,只是他们是长期投资,收益较低,但于国家而言,却至关重要。”
  
  杨荣道:“大修道路,能使我大明的军队调动速度大大加快,因为运输方便,也能聚集更多的军队。”
  
  “如此一来,若对外有战事,便可调集全国之军,集整个大明之力。”
  
  “若是发生爆乱,或造反之事,亦可迅速派兵镇压平乱。”
  
  “若是没有这些道路,却是万万也做不到的。”
  
  杨荣很清楚老朱心中最关心的是什么,没有从经济利益角度入手,而是将军事利益摆在了第一位。
  
  对于这一点,老朱倒是没有反驳。
  
  杨荣这才补充道:“不仅如此,有了这些道路,商旅往来更方便,货物运输更多,贸易更繁荣,朝廷能收的商税,自然也更多,这也算是收回投资了。”
  
  老朱再度冷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杨荣又道:“至于修建水库和粮仓,堤坝,更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
  
  老朱冷笑道:“好事是好事,但为什么不能量力而为,一定要借贷呢,借新债,还旧债,你们倒是打的好算盘,以后国家的税收,便都用来还利息了?”
  
  “不会!”杨荣连连摇头:“太孙殿下有完整的规划。”
  
  “按预算,大明制造局明年销售的钢铁,玻璃,纸张,以及各项其他器物,总计收入就可达五千万两。”
  
  “而且,后面每年还会不断增长。”
  
  “税务司能收的商税,预计每年也会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增长。”
  
  “根据测算,明年大明朝廷的总收入,便将高达一万万两白银。”
  
  “后年则能在此基础上,再增长五千万两,大后年还能继续增长七千万两。”
  
  “以此类推,一年更比一年高。”
  
  “不出十年,大明朝廷一年的赋税收入,都能超过五万万两。”
  
  “今天看着五万万两很高,到那时候,就不会觉得多了。”
  
  老朱似是有些不太相信:“大明能有如此之多的赋税收入?”
  
  杨荣斩钉截铁:“这还是很保守的估算,并没有加入海外的收入。”
  
  “实际上,按太孙殿下的计划,大明若大举出海,开拓海外市场,朝廷的收入恐怕还能翻几倍。”
  
  “太孙殿下说,兴办银行,就是为了将整个大明社会的金钱,都调集起来,为国家建设发挥作用。”
  
  “如今朝廷每年的赋税收入有限,若是不通过银行募集资金,一开始的投资发展,便会面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银行资本只会不断膨胀,不会减少。”
  
  “大明社会一旦进入快速发展期,大明百姓便将人人皆丰衣足食。”
  
  “朝廷的债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赋税的增加,自然而然的在实质上减少。”
  
  “若朝廷一年赋税收入不过两千万两,却欠了五万万两的债,那确实不少。”
  
  “但若朝廷一年收入便有五万万两,欠这么一点债,又算得了什么呢?”
  
  “陛下无须为此忧虑,太孙殿下已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
  
  “要在五年之内,让大明朝廷的赋税和其他各项总收入达到五万万两。”
  
  ……
  
  杨荣侃侃而谈,详细阐述五年计划的具体内容。
  
  这个计划只是一个方案,并没有对外公布。
  
  但杨荣作为朱允熥身边的“秘书”,全程负责起草,对此知之甚详。
  
  此际说起来,亦是滔滔不绝,流利无比。
  
  更重要是,他此前已经与老朱往来通信甚多,清楚老朱的掌握知识点和不了解的困惑。
  
  只是此前书信往来,笔墨所限,有些事情说得不够清楚。
  
  再加上该怎么回信,都是朱允熥口述。
  
  朱允熥只挑重要的话说。
  
  此时当面谈及,自然又不一样。
  
  杨荣将如何利用银行资本,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经济发展后,金融业会如何发展,银行资本是怎么进一步扩充的等等,国家如何利用债务驱动发展经济,老百姓生活将怎么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如何会暴涨,详详细细向老朱讲述了一遍。
  
  这些东西,老朱早就有所了解,所欠缺的,只是系统的疏理。
  
  杨荣亦是从朱允熥那里学到。
  
  开始的时候,他自己都不太相信。
  
  后来他认真分析,同时与观察到现象去比对,才发现朱允熥所言,竟是至理。
  
  老朱的脸色,也从严肃,慢慢舒缓,渐渐频频点头,满脸笑意。
  
  他本来就研究了许久,已然有了很深入的理解,此际只是稍微点通一下,便明白了过来。
  
  老朱最担心的,是朝廷收这么多税,难道不是竭泽而渔吗?
  
  知晓老百姓只会越来越富。
  
  这亦与他在申城的研究,所见所闻,都能对得上,心中疑虑才渐渐放下。
  
  半晌,杨荣讲述完毕。
  
  “好!”老朱赞叹道:“果然有麒麟之才,咱那孙子有你这样的辅佐之臣,治国当无碍了。”
  
  杨荣忙道:“这些皆是太孙殿下所讲,微臣不过是常在太孙殿下身旁伺候,聆听教诲,才知一二,陛下赞誉,愧不敢当。”
  
  “这些知识,看似简单,实则艰深无比。”老朱道:“你能听懂听明白,还有自己的理解,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深深望了杨荣一眼,又道:“咱那孙子,还真是有识人之明啊。”
  
  “姚广孝,杨士奇,还有你,都不错。”
  
  “你们这些人,都有治国之才。”
  
  “咱的大明江山,可以放心交给他了。”
  
  杨荣不由得心中一动。
  
  私下里,他也就此事与姚广孝,杨士奇两人探讨过。
  
  皇帝陛下一直不理事,看起来似乎有意将皇位传给朱允熥,而自己做太上皇。
  
  这当然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
  
  毕竟,储君之位虽稳,但终究不是天子,便有可能生出变故。
  
  可这种事,却不是他们这些臣子所能干预的。
  
  此时皇帝陛下的感慨,似乎意有所指。
  
  正想着,便听到老朱的声音响起。
  
  “杨荣,你是咱孙儿提拔的亲信,咱要你做一件事。”
  
  他的脸上,露出一抹不同寻常的神色,语气亦凝重无比。
  
  杨荣吃了一惊。
  
  只觉得眼前的老皇帝,似是变得不一样了。
  
  但到底是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他连忙应声:“陛下但请吩咐,微臣万死不辞!”
  
  老朱望着他,缓缓道:“大明江山,不可一日无主!今日之后,咱要你扶咱那孙子,登基称帝!”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