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乌龙……参见陛下!恭喜陛下!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乌龙……参见陛下!恭喜陛下!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乌龙……参见陛下!恭喜陛下! (第1/2页)

踏!
  
  踏!
  
  踏!
  
  马蹄声涌动。
  
  如同风卷残云。
  
  大队人马呼啸而至。
  
  这一次赶到的,却是皇城兵马司。
  
  作为正儿八经的军事作战机构,他们派来的是军队,人数亦不在少数。
  
  皇城兵马司专门成立了快速反应军队,能闻讯而动,速度也是不慢。
  
  较之纪纲的缉盗司,仅仅只晚到片刻。
  
  要知道,缉盗司皆是轻装便服。
  
  而兵马司的兵马,可都披了甲。
  
  披甲亦是需要时间的,他们能这么快赶到,足见其不凡。
  
  这亦是朱允熥军改的作用。
  
  在此之前,皇城兵马司的出动速度绝没有这么快。
  
  ……
  
  与此同时。
  
  另外两条街道上。
  
  也分别有大队的人马赶到。
  
  这两拨人却都没有骑马,而是跑步而至。
  
  分别锦衣卫的人马,以及应天府的捕快。
  
  说起来,骑马虽然比步行快得多。
  
  但执行短距离的紧急任务却未必如此。
  
  因为将马从马槽中牵出来,套上马鞍,这都需要时间。
  
  如果是一个人骑马出发还好,只要动作快,也不会用太多的时间。
  
  若是大部队集合,花费的时间就多了。
  
  马的执行力毕竟不能和人相提并论。
  
  这就是为什么,用两条腿跑步赶到的捕快和锦衣卫,几乎和皇城兵马司来得一样快。
  
  不得不说,在朱允熥改革刑部,对各地捕快实施改制之后,捕快的战力也上了一个台阶。
  
  此际,应天府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集结数百名捕快赶到,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方人马,同时赶至,刚好看到纪纲倒下。
  
  过去的几个月,刑部总管全国清理江湖帮派的行动,尤其是缉盗司,可谓是风头出尽。
  
  纪纲之名,亦是不径而走。
  
  市井中关于他的事迹流传甚多。
  
  尤其是在很多底层百姓眼中,纪纲俨然是“魔王”化身,专治各路妖魔鬼怪。
  
  毕竟,底层百姓平日里和那些所谓“江湖帮派”,“地痞流氓”,“英雄好汉”打的交道最多。
  
  纪纲作为那些人眼中的“魔王”化身,在百姓眼中,自是威名赫赫。
  
  这正如民间老百姓拜神,并不喜欢拜地位最高,神通最广大的神。
  
  而是喜欢拜直接管事的,最有用的神。
  
  纪纲在百姓眼中,才是朝廷里真正管事的“大佬”。
  
  至于其他的朝廷大员,老百姓们不懂,也不关心,与他们的日常生活,似乎也没有啥关系。
  
  正因为如此,此时风头正劲的纪纲,名气可谓是大得不得了。
  
  名气大,认识他的人就多。
  
  哪怕是纪纲经常在外。
  
  可他刚一回京,前来拜访他的人,就踏破了门槛。
  
  应天府的捕头,更是对他极为熟悉。
  
  看到纪纲倒下,带着大批人马赶至的捕头,不由得眼内精芒微微一闪,震惊之色掠过。
  
  敌人竟如此凶残?
  
  刚一交手,就将缉盗司主官击倒了?
  
  他并没有看清纪纲是因何而倒,只是下意识的以为,他是受了袭击。
  
  只不过,看起来像是远程攻击,却不知为何没有听到枪响,亦无箭矢。
  
  或许是暗器之类的,才没有能看清。
  
  而此时的现场,那名刚刚被纪纲下令抓起来的锦衣卫,此际正疯了似的站起来,欲要挣脱抓自己的人,同时用尽全身所有力气,高声呼喊道:“住手,快住手!”
  
  带头冲锋的十余名捕快,已然冲到了蒋瓛等人面前,听到声音,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
  
  他们冲锋的时候,并不清楚叫自己住手的人是谁,故而下意识都回过头来看。
  
  见到是被纪大人下令抓起来“骗子”,不禁又有些恼怒。
  
  你算个什么东西?
  
  竟然叫我们住手?
  
  不过,这一停顿,前冲之势止住,便没有再立即继续冲锋。
  
  因为他们也看到了纪大人倒下去的一幕。
  
  旁边,纪纲的手下眼疾手快,在纪纲就要倒下去的刹那,硬生生将他拉住。
  
  未待这边的纪纲清醒,那边的锦衣卫已尽皆看到了蒋瓛。
  
  什么情况?
  
  “反贼”是自家指挥使?
  
  急匆匆赶来的锦衣卫,一时间一个个脑子都有点反应不过来了?
  
  此时此刻,他们首先涌向心头的想法,并不是马上想到这是一场“误会”,而是认为,难道自家指挥使大人,要“造反”吗?
  
  巨大的冲击,让赶来的锦衣卫们,尽皆呆立当场,不知所措。
  
  另一边,老朱饶有兴趣的望向赶来的各路人马。
  
  从打倒科学院门口守卫,到高塔上的士卒拉响警报,再到金陵城全城戒严,各路人马赶至……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令人目不睱接。
  
  老朱是久经兵阵的人,十分清楚遇到紧急情况时,集结军队,调拨人马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只是简单的人员,集合自然很快。
  
  但武装集合就不一样了。
  
  马上鞍,人着甲。
  
  再等集结出营,再快也需要一柱香的时间。
  
  一般而言,军营里,以擂鼓三通作为穿甲集合的标准。
  
  每通鼓是三百三十下,擂鼓三通即九百九十下。
  
  每通鼓约五六分钟,每通鼓结束后,中间会歇息一会儿。
  
  因此,擂鼓三通的总时间,大约是二十分钟左右。
  
  士兵听到鼓响,无论是在上茅厕,还是在吃饭,或是洗澡,再或是做其他事情,都要立即结束,赶回营中,穿好盔甲,带好武器,赶到操场集合。
  
  如果是骑兵的话,还要将马牵出来,上好鞍,披好甲。
  
  三通鼓看起来时间也不短,实际上则非常紧迫。
  
  只有真正的精锐之军,才能做到三通鼓内集结完毕。
  
  但从老朱令蒋瓛的锦衣卫,将守卫们击倒开始算起,到现在恐怕也刚刚过去三通鼓的时间。
  
  几路人马,便都已赶到。
  
  这个速度,真可谓快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以正常的步行速度而言,在路上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恐怕都不止。
  
  更别说,他们还要先集结。
  
  而且,几支兵马都来得如此之快,就更有意思了。
  
  老朱没有作声,默默地看着他们。
  
  眼前的一幕,显得有些诡异。
  
  应天府的捕快,赶紧向着缉盗司这边过来。
  
  兵马司统兵的将领,似乎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味,并没有急着发起攻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