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二百七十章 老朱的好胜心!被瞒住的隐情!

第二百七十章 老朱的好胜心!被瞒住的隐情!

第二百七十章 老朱的好胜心!被瞒住的隐情! (第1/2页)

金陵城外。
  
  接待老朱的酒楼里,赵瑞一大早就来到了门口。
  
  昨晚,他将老朱来大明制造局参观的消息上报之后,很快便接到了太孙殿下的命令。
  
  一定要多带皇帝陛下了解大明制造局的成就,更重要是,要想方设法让皇帝陛下在城外呆上三天再进城。
  
  为此,接到命令的赵瑞,彻夜未眠。
  
  皇帝陛下的走与留,哪里是他能决定的呢?
  
  他赵瑞就算有一万个脑袋,也不敢去拦皇帝陛下啊。
  
  然而,太孙殿下的命令,赵瑞同样不敢不听。
  
  怎么办?
  
  可将他愁坏了。
  
  故而,一大早,赵瑞就来到了酒楼。
  
  老朱没有睡懒觉的习惯,同样起来得很早。
  
  待他出来之后,赵瑞当即上前道:“朱先生,昨日所参观之地,不过是制造局的冰山一角。”
  
  “朱先生若是有兴趣,不妨在此多盘桓几日,让我等带朱先生再好生参观。”
  
  老朱略一沉吟。
  
  那朱孙的能力本事,还在自己最初预估之上。
  
  自己对大明制造局缺少了解,在这方面便差了朱孙一大截。
  
  经济运行之理,果然比自己想的要复杂。
  
  可身为大明皇帝,怎么能示弱于人呢?
  
  老朱心中起了争强好胜之心。
  
  反正已经到了金陵城旁,回去也不急着这一日两日,多了解一下大明制造局的情况也是好事。
  
  而今的大明制造局,实在太大,比原来的金陵城,占地面积还要更大。
  
  他一天能观看地方,委实有限。
  
  要更深入了解,还要与工匠,技术人员交谈了解。
  
  没有几日的时间,恐怕是不行。
  
  思索片刻后,便点头道:“也好,咱对制造局也颇感好奇,便在这里参观三日,再进金陵城吧。”
  
  此言一出,赵瑞顿时心花怒放。
  
  原以为将皇帝陛下留在城外三日的任务是千难万难,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得如此顺利。
  
  当下喜出望外,立即便拿出制造局的地图,向老朱介绍起接下来三日的安排。
  
  ……
  
  金陵城内。
  
  朱允熥顺着杨荣所指的地方望去。
  
  只见那里人群一阵骚动。
  
  原本流动的人潮纷纷驻足。
  
  朱允熥不由得有些奇怪,问道:“那儿发生了什么?”
  
  杨荣摸了摸胡须,笑道:“太孙殿下饱读诗书,乃是大明无人能及的诗才,想必曾熟读过乐府的诗歌《陌上桑》吧?”
  
  朱允熥神色微微一滞。
  
  脑海中立时浮现前世课本教材中的内容。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古代文人骚客用来描述绝色女子的名诗名篇名句不计其数。
  
  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的成语。
  
  再或者是“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等用来形容女神之类的华丽诗章。
  
  但比较而言,似乎都不如罗敷篇给人的印象那么深刻。
  
  不待朱允熥开口询问,杨荣又接着道:“最近这段时间,咱们大明,也出现了一位‘一顾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绝色‘罗敷’。”
  
  “她每日都会来集市里卖饰品,虽出身贫寒,穿着朴素,却天生丽质,引来无数人的注目,甚至很是引起了一番轰动。”
  
  朱允熥不由得深深望了杨荣一眼。
  
  “所以,你带我来这西市,就是冲着她来的?”
  
  他之前就很奇怪。
  
  金陵城如此之大,观察城中动静的高塔,也有一百二十座之多。
  
  为何杨荣却偏挑中了这一座。
  
  此际才明白过来。
  
  杨荣哈哈一笑,道:“世间女子,大多都是一些庸脂俗粉,若是漫无目的等待寻找,别说太孙殿下在这里看上一日,就是十日百日,也未必能挑到一个中意的。”
  
  “除非太孙殿下令人去选美,或许能选出来。”
  
  “不过,学生估摸着太孙殿下也不愿那般去扰民,劳师动众,招惹骂名。”
  
  “这市井之中,流言传得极快。”
  
  “但既有盛名,想必便有其不凡之处。”
  
  “不过,好与不好,还是要太孙殿下去见一见才知道。”
  
  朱允熥向着下方望了望,又凑到望远镜上面去看。
  
  很不巧的是,那女子所在的位置,刚好被房子遮住了,根本便看不到。
  
  只能看到旁边路人的目光,隐约都望向了那里。
  
  杨荣虽然知晓对方会到这一带来卖饰品,但她并没有门店,位置不固定,自然无法预测具体的所在。
  
  他原来是希望太孙殿下在高塔上自己看到。
  
  但事情哪来那般尽如人意。
  
  朱允熥笑问道:“听你的意思,此事在金陵城,还颇为轰动?本宫怎么没听人说过呢。”
  
  杨荣哈哈一笑,道:“金陵城的百姓,平日里没事最爱嚼舌根子,聊一些家长里短。这种事情,传得极快。”
  
  “但也都是一阵风的事。”
  
  “此女子并非官宦人家出身,与朝堂可以说是毫无关系。”
  
  “太孙殿下万金之躯,身份何等尊贵?”
  
  “下面的人,又怎么会将如此无聊的市井流言,禀报给太孙殿下听呢。”
  
  朱允熥微微一怔。
  
  不得不说,还真是这么一个道理。
  
  虽然探听司每天都会将金陵城,乃至全国各地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尽皆详细汇报。
  
  但所禀报的事,哪怕是一件极小的事,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与朝堂上的官员,再或者是国家的政策,多多少少都有些联系。
  
  比如说,朱允熥要将粮食价格稳定在低价位。
  
  探听司就会将各粮仓的情况,售卖,百姓们对粮价的感受,评价等情况,都一一上报。
  
  或许还会讲一件发生在寻常百姓,张三或者李四家中的小事。
  
  但这件事,又一定是和粮食价格相关的。
  
  表面上看起来,探听司是事无巨细,尽皆禀报。
  
  实际上,也不过是以小见大,通过百姓和官员的日常生活,来反映朝廷国策对国计民生的影响。
  
  再或者是重要官员的动态。
  
  而完全无关的事情,则不会上报。
  
  探听司这样做,当然也不能说是错的。
  
  毕竟,探听民间情报的目的,就是帮助他掌握民间的动向,了解国策落地实施后,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发现百姓的难处,官员的动向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