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可能的对手 (第1/2页)
夏尔说的这个“攻大于防”的理论在现代已是军事常识,但在这时代能理解并敢于尝试的却很少,甚至几乎没有。
不仅是一战,即便到了二战,世界各国还在犯类似的错误。
最有名的是法兰西的马奇诺防线,它因为被德国轻易绕过而倍受世人嘲讽,一直流传到现代。
但其实犯下类似错误不只是法兰西。
德国战前在马奇诺防线前修筑了一条“齐格菲防线”,后来又在大西洋沿岸修筑一道“大西洋壁垒”。
苏联则修筑了一条“斯大林防线”。
所有这些防线几乎无一例外都没能发挥应有的,或者说希望它们能发挥出的作用。
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原因就是“攻大于防”。
这些防线太长了,将巨额资金平均分配到几百公里的防线上,必然会存在漏洞,每一点的防御力也不可能很强。
而敌人却可以一遍一遍的观察,直到找出防线的弱点再集中兵力从一点将其击溃。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像现代军队一样用建设防线的资金打造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同时注重公路、铁路、海路及空中的兵力投送。
前线一旦有战事,这些可机动部队就能马上投到需要他们的地方。
只要投送速度够快,哪怕防线没有一砖一瓦,这些部队也能利用其的强大的机动能力快速打出一条看不到却随时能出现的钢铁防线。
(比如,我国耗费巨资修筑了一条通往高原的铁路)
……
军官俱乐部一角,夏尔总算摆脱了军官的纠缠和卢西亚相对而坐,两人面前各摆着一杯热咖啡。
“他们很尊敬你。”卢西亚眼中透着自豪。
“那只是因为我打了几场胜仗。”夏尔语气随意:“军人都很现实,他们也必须现实。”
卢西亚轻轻点头,瞄了一眼室内。
军官们正热火朝天的接着刚才的话题深入讨论,还有人迫不及待的在灯光下摊开地图推演。
“他们只尊敬那些能带领他们打胜仗的人。”卢西亚若有所思的说:“因为那可以让他们获得荣誉,还有活下来希望。”
“是的。”夏尔回答,声音很冷。
说到底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要么是钱、要么是权、要么就是性命。
“你,你也是这样?”卢西亚一语双关。
“也许吧。”夏尔端起咖啡小喝了一口。
刚才跟军官们讨论时不知不觉啤酒喝多了,有点头晕,他希望咖啡能解酒。
卢西亚心下一叹,却又可以理解。
作为一名情报人员她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夏尔承受的压力太大、太多了,而且十分残酷,他不仅要在战场上应付敌人,还要与议员、资本家周旋,甚至还要对付英国人。
这其中每一个都不容易对付,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满盘皆输甚至性命不保。
在这情况下,夏尔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考虑感情,他也不能感情用事,这可能会害死他。
有时,卢西亚都不知道夏尔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