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乾隆教你做皇帝 (第2/2页)
他想当唐太宗?
他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
也不看看唐朝那群士子与现在士子的区别!
“你对朕,心里有怨啊。”
……
【同时,乾隆要笼络人心。】
【新君上任,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啊?】
【是争取大家对自己的支持。】
【那么要有效赢得人心,最直接的手段无疑是搞一些措施,让大家都尝到甜头,得到眼前利益。】
【所以乾隆有计划的针对每一个社会阶层,都给了一些好处。】
【第一个,是针对皇族。】
【第二个,要赢得百姓的支持。】
【所以,除了“罢开垦”外,乾隆还采取了更有力的一项普惠措施,那就是减免税赋。】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即位后就下了一道命令,天下老百姓在雍正十二年以前所欠的所有赋税,都一概免单了,不用交了。】
【这一下子就减轻了底层贫困百姓的生活负担。所以罢开垦和免欠税,就很轻易地赢得了广大老百姓的热烈拥护。】
……
{我欠的花呗啥时候不用还,哈哈!}
{雍正自己把银子攒出来了人走了,好人还让儿子当了。}
{拿着他爹的政绩来做人情。}
{国库的银子都是雍正吏治严格的情況下积累起来的,乾隆根本败家子。}
{一开始可以这么说,但你要说乾隆执政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农民的负担,蠲免正额赋银达到两亿两,加上历年“灾蠲”等的一亿多两,共计三亿两以上的钱财都是雍正留下的老底。}
{那我就要怀疑你的智商了。}
{这还不算那些战事所花费的金银。}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的眼睛一瞬间就亮了!
“这是能人啊!”
战事这个他很好理解,那个准噶尔让皇帝丢了那么大的脸,这场子是一定要找回去的。
更别提那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但能普免天下钱粮,这可就是硬实力了。
汉朝皇帝最明白这种行为的含金量。
也最明白这玩意又多费钱。
况且……此时与彼时……两朝的疆土与人口都不在一个体量上。
清朝要普免的钱粮是汉朝的几倍。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个皇帝一定很能搞钱!”
刘彻眼睛开始放光。
如果他能搞懂乾隆搞钱的方式……
别说匈奴了。
有一个算一个!
什么西域高句丽倭国,都推平咯!
有钱,就是大爷!
……
【争取完皇族和百姓,那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层需要争取,那就是官僚阶层。】
【当皇帝当然离不开官员。】
【所以乾隆又用宽仁政策,来争取官僚集团对自己的效忠。】
【那么怎么让他们效忠呢?】
【把雍正拴到官员脖子上的绳子松一松。】
【于是乾隆下令,甄别历年的亏空案,“其情罪有一线可宽者,悉予宽免,即已入官之房产未曾变价者,亦令该衙门查奏给还。”】
【凡情有可原的,都宽大处理,放出去。】
【罚款交不上的,也一律不要了,房子被没收的,还把房子发回去。】
【从轻处理的官员多达两千一百多位。】
【一瞬间,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江南还出现了一首歌谣,叫“乾隆宝,增寿考;乾隆钱,万万年”。】
【乾隆的天下,就这样初步坐稳了。】
……
大隋。
杨坚一边搓着衣服,一边道:
“所以说,赢得人心,是乾隆实行新政的主要原因。”
“得人心者得天下啊。”
独孤伽罗抱着幼世民,冷哼一声。
“是啊,民谣都出来了。”
“就是不知道雍正的在天之灵坐不坐得住。”
杨坚拧着衣服,放到另一边的盆子里甩了甩双手,道:
“话也不能这么说。”
“就看目前的清朝皇帝,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敢于大幅度的否定前人,调整前代的统治政策。”
“最起码没被祖宗家法所限制不是吗?”
“你看明朝,自朱棣以后哪个不是束手束脚的。”
“就算是朱棣,他也得捏着鼻子跳朱元璋挖出的坑啊。”
独孤伽罗轻哼了一声。
“说那些……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
“我就不信清朝皇帝还能代代明君。”
杨坚取出左手盆里的脏衣服,开始搓洗,一边洗一边道:
“这天幕看得久了,我也总结出一个略有意思的规律。”
“这任何一个皇帝不管他多么英明伟大,统治时间久了,肯定都会积累很多弊端。”
“自己的刀难削自己的把。”
“一个人很难彻底发现和改正自己造成的问题。所以就需要别人来纠正。”
“凡事都有两面,任何优点再前进一步,就成了缺点。”
“康熙宽大成了宽纵,朝廷政治纪律废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下一代皇帝是一个性格软弱,没什么主意的人,那么清朝一定会进入乱世,这已经有过无数的先例。”
“但好巧不巧……”
杨坚停下了手,说着说着,自己都觉得奇妙。
“康熙选择的雍正就是这么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强刚之人。”
“大刀阔斧,一切弊端都被一刀切,让清朝得以持续。”
“凡事过犹不及,雍正过于严厉,又过于追求政绩,此时清朝又到了一个极限。”
“然后,乾隆又出现了……”
独孤伽罗轻轻拍打着幼世民的背部,若有所思道:
“那罗延,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这历朝历代,好像也像你说的那样。”
“左偏一下,右偏一下?”
杨坚笑了,继续洗衣服。
“所以啊,中间没有那么好走的。”
……
大清·嘉庆时期
斜倚在龙椅上,嘉庆长叹一声。
阿玛晚年也如圣祖爷一般又一次陷入宽纵,导致腐败横行。
他不知道和珅的作用吗?
但和珅一定得抓!
可惜……
看了这么久的天幕他也明白了自己的路数是对的。
但方法错了。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嘉庆脸色复杂的望着天幕里意气风发的年轻君王。
自己没有勇气、也没能力去继续纠正阿玛的其他错误。
大部分政策还是沿续老办法。
和珅的死,不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还断了一臂。
嘉庆现在完全不敢想以后的清朝会是什么模样。
他有预感,但却只能当作看不见。
因为……自己不是阿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