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乾隆·皇帝里的天才 (第2/2页)
【雍正驾崩后第二天,八月二十五日,乾隆就迫不急待发布谕旨,驱逐了雍正皇帝豢养在禁苑、宫中和他说禅论道、炼制丹药的僧人、道士。】
【在谕旨中,乾隆说:“皇考万几余暇,闻外省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虽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
【意思就是,我爹闲着没事的时候听说外面有人会炼丹术,虽然明知这事很荒唐,但是就为了取个乐儿,找了几个道士,在西苑竖炉炼丹。】
【我爹不过把这些道士当作排遣取乐的优伶小丑,从来没有听取过他们一句进言,也从来没有吃过他们给的一粒丹药啊!】
……
大明·正德时期
朱厚照盘着手里的铁丸,一脸怪异。
“他这不是纯纯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本来大家都不知道雍正是怎么死的,这道谕旨却泄露了秘密。”
“几乎就是明确告诉大家,大行皇帝就是乱吃丹药死的。”
“他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的来揭父亲的短呢?”
“宫廷秘事,竟让寻常百姓知道?真是匪夷所思……”
朱厚熜看了一眼天幕里一脸纯良之色的皇帝,又看了一眼玩世不恭的皇兄,叹气道:
“此一时彼一时啊皇兄。”
“乾隆的这个政策做得非常正确。”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即位,自然要纠正旧统治时期的弊端,推陈出新。”
“所以这道谕旨,与其说是违背,其实是创新。”
“他在透露出一个信号。”
朱厚照颠了颠手里的铁丸,好奇道:
“什么信号?”
朱厚熜抬头道:
“他不是大行皇帝,不搞神鬼之道。”
“他不是大行皇帝……”
朱厚照撇了撇嘴。
“雍正有什么不好?比我爹靠谱多了。”
朱厚熜嘴角抽搐。
皇兄……真孝顺啊。
……
【但这道谕旨其实只是开了一个小头,接下来,乾隆和雍正对着干的事,一件接着一件。】
【雍正时期有一件很受诟病的事,“好祥瑞”。】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在位期间,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祥瑞品种差不多都出齐了,什么嘉禾、瑞茧、蓍草、灵芝、麒麟、凤鸟、黄河清,卿云现,一样接一样出现在官员的奏折里,雍正皇帝说,出现这些现象,证明老天爷对自己的统治很满意。】
【乾隆继位七天后宣布:“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
……
大宋·真宗时期
在这方面,赵恒能理解雍正。
不为其他,就为证明自己!
而且……搞祥瑞是很劳民的。
乾隆这点做的有道理。
……
大清·乾隆时期
屁股还没坐稳,乾隆就看到这一幕。
说来他都脑瓜子疼。
不知道他阿玛在想什么。
总喜欢跟人证明什么?
您是天子啊!
是,祥瑞当然是对篡位传闻的一种变相的回应,毕竟如果是篡位的,上天能支持我吗?
可是天下人又不都是傻子,搞这一套太小儿科,太可笑!
反而会让人觉得暴露了心虚本质。
“跟他们证明不着。”
……
【当然,赶道士,禁祥瑞,这些还都是小举动。更大的举措,还在后边。】
【雍正十三年十月八日,乾隆发出了一道谕旨,震动天下。】
【“允禩、允禟等孽由自作,得罪已死,其子孙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弃宗牒之外,与庶民无异。当初办理此事诸王大臣再三固请,实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处理之处,着诸王满汉文武大臣各抒已见,确议具奏。”】
【因为八王爷允禩曾积极争夺储位。九王爷允禟是允禩最得力的助手。】
【雍正登基后,这两个人处处和雍正对着干,所以后来雍正给他们改名叫“阿其那”和“塞思黑”,意思猪和狗,把他们关起来秘密处死,这样还不解恨,后来又干脆把他们的子孙后代开除宗籍,不承认他们是皇族。】
【乾隆这道谕旨的意思就是说,允禩等人,虽有罪但已死,他们的子孙毕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血。如果开除于宗籍之外,与普通百姓一样,实在不妥。】
【而当初之所以这么处理是因为办理这件事的大臣们使坏,不是我爹本意。】
【现在,就这件事到底如何处理为,请大家拿出一个方案给我。】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第一个反应是雍正不够狠。
第二个反应是雍正太狠了。
不够狠,不斩尽杀绝。
太狠了,继位是正常继位,只诛首恶就够了。
“确实有些感情用事。”
说完雍正,李治坐直身体正视乾隆。
“这个人……”
怎么说呢,跟他见过的一切皇帝都不一样。
或者说……其手段光明正大的不像三国以后的皇帝。
反而有几分汉家天子模样。
“拉拢满人贵族。”
长孙无忌一句点透。
李治下意识的点点头。
这才是乾隆真正的目的,自己即位年轻,满朝老臣。
他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稳住被他爹伤透心的满人贵族。
毕竟,皇权稳固的基础是皇家。
一方面解除恩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以后有利于统治、赢得同族之心,顺便给自己留个好的名声。
“好聪明的手段。”
……
【不久后,乾隆又进行了第三项大的政策调整,这就是废除了雍正的“奏开垦”政策。】
【奏开垦,是雍正鼓励各省百姓开荒种地,增加粮食产量。】
【他规定,以各地开荒亩数做为衡量地方官的政绩指标,就是说,哪个省开垦的荒地多,就升哪个省的官。】
【有王安石与张居正的前例,结果可想而知。】
【为了拼政绩,各地官员纷纷虚报开荒数字,本来只开了一千亩,他们报上去一万亩。】
【结果他们升官发财拍拍屁股走人了,但留下的乱摊子却要百姓负担。】
【新开出土地,就要纳税。】
【本来有一千亩,却要纳一万亩的税,百姓受得了吗。】
【乾隆当皇子的时候就听到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所以他即位后马上下诏,“凡造报开垦亩数,务必详加查核,不得丝毫假饰。”】
【就是说,对以前捏报的数字,你给我一一核实,把水份挤掉,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
季汉。
刘备现在是一脸疑惑和迷茫啊。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他心里就一个想法。
这种孩子怎么教出来的?
“贵族、百姓,全都笼络了一遍。”
“就差汉人士绅了。”
虽然做法很打他父亲的脸,但全都是利于集权之举。
“天才啊……”
当皇帝的天才。
有的人一上手你就知道适不适合干这行。
不可否认雍正的眼界又远又高。
但问题是他太急了,当然,也有年龄问题。
而急就会出错。
雍正的种种政策都好、都对,但也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一遍。
这个时候新皇帝怎么做?
傻的就是继续推动政策,继续搞对立。
平常的就是先按兵不动,观察一下情况,但时间越久对皇帝越不利。
聪明的就像乾隆这样。
先孝顺一波,然后立马切割、拉拢。
至于后面是不是继续做这事,先不谈。
先把态度拿出来。
简单说,就是装怂。
然后你就发现,历史上那些能把大臣玩的欲仙欲死的皇帝,都是先装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