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72章 拍板

第372章 拍板

第372章 拍板 (第1/2页)

刘荣仅仅只是做了个开场白,这场时间跨度明显短不了的会议,便陷入了一阵极为漫长的沉寂之中。
  
  ——垄断。
  
  准确的说,是国营单位垄断某一大宗商品。
  
  放在后世新时代,这尚且是一件盘根错节,需要剥丝抽茧,层层疏离的大难。
  
  在这两千多年的汉室,难度自更是不言而喻。
  
  就拿五年前,吴楚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关中出现的粮食价格波动,以及后续一系列动荡距离。
  
  商人们为何要哄抬粮价?
  
  因为更高的价格,可以让商人牟取更多的利润,赚更多的钱。
  
  那朝堂中央为何要出手,平抑粮价?
  
  因为稳定的价格,更有利于底层民众的生存,能更好的保护底层民众,以及社会的稳定。
  
  双方各有所图,想要达成的目标针锋相对,遵从的逻辑南辕北辙,这便是矛盾。
  
  而且是极为尖锐的利益矛盾。
  
  ——一方要吃人,一方要保人。
  
  最终的结果,便不外乎:要么前者如愿吃人,更甚至吃掉后者;
  
  要么,是后者如愿保下人,更甚至抹除前者。
  
  但这件事对于后者——对于想要保护民众的朝堂中央而言,真正的难点就在于:商人们哄抬物价,往往是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他们的险恶意图的。
  
  商人们哄抬物价,从来都不会直接了当的说:我今年想多赚点钱,所以涨价了;
  
  你们这些泥腿子乖乖掏钱吧!
  
  而是会扯一些产量下跌、成本增高、需求增长之类的幌子,以名正言顺的哄抬价格。
  
  ——不涨价不行啊~
  
  ——不涨价就要亏本啦~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等诸般此类。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长安朝堂中央,还是郡县地方官府,其实都不太方便以太过强硬的手段,去镇压‘事出有因’的货物价格。
  
  人家涨价,是有‘正当理由’的!
  
  你官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死活不让人家涨价,还讲不讲道理了?
  
  于是,官府只能‘讲道理’。
  
  即: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抛售平价粮,来宏观调控市场。
  
  ——你高价卖,确实‘事出有因’,虽然道德败坏,但终归不犯法,我确实管不着;
  
  可我低价卖,那也是心系天下苍生,非但光伟正,而且同样不犯法!
  
  你乐意高价卖随你;
  
  我乐意低价卖,你也照样管不着我!
  
  通过这样‘讲道理’的方式,以合乎市场规律的手段,低价抛售来压制物价,是绝大多数统一政权控制物价最直接,同时也是最明智的手段。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
  
  ——当年的刘荣,原本并不打算通过官营粮米,来让少府内帑垄断关中粮食市场。
  
  最开始,刘荣的目的,仅仅只是压下当年,隐隐有飞涨趋势的粮价;
  
  别说是对哄抬粮价的商人们,以及背后的幕后黑手‘秋后算账’了——就连次年的粮食价格,原本都不在刘荣需要考虑的范畴当中。
  
  至于后来,刘荣‘蹬鼻子上脸’,从最开始的平抑当年粮价,发展到稳定未来数年的粮价;
  
  再到一劳永逸,直接官营粮米,几乎永久性平抑关中粮价,以达成对关中粮食市场的垄断——这一系列变化,其实都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如果一开始,刘荣就提出官营粮米,由官方垄断关中粮食市场,那这件事做成的阻力,很可能连先帝老爷子都扛不住!
  
  从朝堂内外,到功侯贵戚,再到东宫、宗室——整个世界,除了没有任何发声渠道、政治话语权的底层民众,其他所有人,都会成为这件事的阻碍。
  
  刘荣之所以做成这件事,正是因为从头到尾,刘荣都没有把垄断当做目标——至少是没有表露过这个意图。
  
  平抑粮价,是刘荣获立为储后的第一次考试,有理有据;
  
  清算商人,是太子储君雏凤初鸣,向天下人展露储君之怒,合乎常理。
  
  至于后续的少府内帑官营粮米,垄断关中粮食市场,也‘绝非’刘荣早有此意;
  
  而是先前,刘荣清算商人的时候有点‘上头了’,把人杀完了才反应过来:哎呀,关中没粮商了呀!
  
  这可咋整?
  
  好吧,事儿是我惹出来的,那就只能由我收拾残局了——就让少府辛苦点,代替商人们的位置,当几年粮食贩子吧。
  
  等啥时候,关中重新涌现出一批粮商,少府再把担子卸下来,把粮食生意扔给民间商人……
  
  没错——当年,定下官营粮米一事时,刘荣明面上的说辞,是‘由少府无限期暂掌关中粮米事’。
  
  无限期、暂掌。
  
  只能说,政治这门学科,极其注重语言的艺术。
  
  就这样,刘荣以‘皇命难违’为由平抑下粮价;
  
  又以‘悖逆储君’的罪名清洗粮商;
  
  最后,再以‘关中缺粮商’为由,让少府内帑顺利达成对关中粮食市场的垄断。
  
  整个过程,刘荣的每一个举动都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没有哪怕片刻展露出‘我要动谁蛋糕’的意图,不动声色之下,达成了自己最终的目的。
  
  事后,即便有人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却也是为时已晚,米已成炊,只能接受现实。
  
  从这件事——从刘荣拐弯抹角,以这种顾左右而言他,道出扯虎皮、找借口的方式,才终于达成对粮食市场的垄断,就不难看出在国家层面,达成对某一货物的全面垄断,难度究竟有多大。
  
  毕竟难度不大的话,刘荣当年就不用那般费尽心机。
  
  而这一次,刘荣又要由少府出面,达成对盐、铁市场的官方垄断。
  
  由于上一次垄断粮食市场的‘前科’,考虑到既得利益者都已经产生了免疫力,再曲线救国没有意义,刘荣这次选择直入正题:朕要搞垄断!
  
  那么接下来,朝堂中央最需要解决的事,其实和盐、铁本身都没什么关联。
  
  ——生产、运输,又或是售卖,那都是少府的事。
  
  即便是考虑到生产场地、运输路线,亦或是销售渠道之类,也都是三公九卿某个属衙,又或是几个属衙的主官凑在一起聊一聊,就能轻松解决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