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国潮1980 > 第六百五十章 一针见血

第六百五十章 一针见血

第六百五十章 一针见血 (第1/2页)

丝毫不知旁人家烦恼的宁卫民这几天过得无比开心。
  
  他也算是给自己放了个假。
  
  陪着师父康术德足足在津门转悠了一个星期,他才开车又把老爷子送回了京城。
  
  要说这一趟,钱是真没少花。
  
  宁卫民出京时带了一万五上路,居然差点不够。
  
  可也必须得说,他们是真没白跑,去得太值了。
  
  因为他们此行不但圆满了康术德心底的夙愿,而且也真没少摡搂宝贝,是大有收获啊。
  
  这津门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想当初在清末民初的时候,许多晚清大臣、下野的北洋废官为了避嫌,同时还能占据进京之便,都来津门当寓公。
  
  这里也曾是白俄贵族来华避难的主要城市之一。
  
  所以在津门,流落民间的好东西是真不少啊。
  
  虽然时间短,师徒二人从今买回来的东西不多,也就十件出头。
  
  但样样弄回来的都是绝对精品,全是够格放进故宫的东西。
  
  像一对“福禄延绵”明弘治黄釉镂空转心瓶是最大的。
  
  其次是一个雍正朝盘龙五锦的扁壶,一个康熙的“玉壶春”瓶。
  
  此外,还有一个里面摆着个小花篮,做工极为精湛的俄罗斯冰山彩蛋。
  
  特别值钱的小件儿也差不多有五个。
  
  一个翡翠扳指,一方宋代端砚和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还另有两件儿古月轩的料器鼻烟壶。
  
  但所有东西里价值最高,最为难得的还得说是字画一项。
  
  这一次,他们可是逮着上好的古画了。
  
  除了买下了一卷黄庭坚的大字书法《仁亭诗卷》,一幅由郎世宁所绘的《乾隆大阅图》之分卷《幸阵》之外。
  
  他们还尤为幸运的发现了米芾的真迹。
  
  一副素绢的书画中堂《花中神仙》,连中画外加对联全都齐全,正好是一套。
  
  那不用说,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宝贝了,必须不惜代价果断拿下啊。
  
  真等马家花园修好了,就这一套米芾的书画挂在主要厅堂之中,那就能一下抬高整座宅院的格调。
  
  只要懂行的人,谁看见,都能吓一跳。
  
  瞧瞧,多么巧啊,房子刚收回来,就能意外得到这样的好东西,这简直就跟老天爷故意给的一样。
  
  对于康术德而言,是一种多么大的安慰啊!
  
  至于宁卫民,其实让他满意,根本都用不了这么多东西。
  
  光是那对儿镂空转心瓶便已经足矣了。
  
  要知道,宁卫民还清楚的记得自己前世的时候,大概2010年前后,国内外媒体都曾经疯狂报道过一件有关拍卖会的新闻。
  
  当时伦敦拍卖了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没想到大大超出了原本八十万至一百二十万英镑的估价,竟然最终是以折合人民币5.541亿元的价格成交的。
  
  所以说,现在他居然得了这么一对转心瓶,而不是一件。
  
  况且清乾隆和明弘治的差距,也都在那儿明摆着呢。
  
  那就只会比那五亿多,不会比拿五亿少啊。
  
  难道跑一趟津门,就弄回来好十个亿,这还不够吗?
  
  就更别说他陪着师父还一路的好吃好玩呢。
  
  不但受用了,也顺带着大大的增长了见识。
  
  甚至可以说此行的所见所闻,对于他经营坛宫那是太有帮助和启发了。
  
  就像他们住的津门利顺德大饭店。
  
  那不但是李中堂和孙先生,当年都曾下榻过的地方。
  
  关键是这家饭店创办于1863年,有着“国内第一家涉外饭店”之称,曾经创造了近代风气的开端。
  
  这里的大堂至今还保留着1918年制造的老电话。
  
  铺着红地毯的纯木楼梯,那是在1886年建立的。
  
  顶楼上面还有一个客舱包着木墙的老式电梯,那也是我国最古老电梯,是在1924年安装的。
  
  最奇妙的是,这东西居然在今天还能正常地运用,实在是让人震撼。
  
  总之,这里的民国风极其的真实,土洋结合之处也颇为奇妙,与坛宫饭庄的氛围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这便使得宁卫民在惊讶之余,也产生了一些布置和装修上的新想法。
  
  他拍了一些照片,打算一回去,就把电话、电梯、楼梯的样式,要按照这里做一下改动,以便得到更贴近历史的真实感。
  
  此外,这年代的津门小吃也值得一尝。
  
  煎饼果子,和天下闻名的“津门三绝”此时价格都出奇的便宜,特别亲民。
  
  煎饼果子才两毛五一套,耳朵眼炸糕,桂发祥麻花也不过三五毛而已。
  
  就连狗不理包子,此时也并非连狗都不理的包子,价钱不过一块二一斤。
  
  那真是实惠极了。
  
  最关键的是味道,那才是出人意料的好。
  
  远超日后把这些玩意搞工业化生产,包装成花花绿绿的样子,在食品街上林立兜售,糊弄外地人时的那种滋味儿。
  
  宁卫民都有点怀疑自己的口感出了问题,因为他是不缺油水的。
  
  按理说,像他这样的人,对于油水这么足的吃食,应该是不会感到特别的引力的。
  
  按三十年后的看法来分析,当年的人好吃这口儿不就因为油水不足,选择少嘛。
  
  可问题是,他还真就觉得很好吃,感到这朴实年代的老字号确实不负其名。
  
  可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是因为纯手工制作的吗?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结果又是老爷子几句话为他点明了要害,解了他的困惑。
  
  “这有什么奇怪的!这是人家的强项,手艺不是虚的。靠手艺吃饭的人,就是强者恒强。”
  
  “我还跟你说,这饮食业啊,为什么要分饭铺、饭馆、酒楼、饭庄的层次?因为传统上就讲究分业经营。卖面的绝对不卖炒菜,做筵席的绝对不做大众菜。因为分业的意义就是‘术业有专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