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南下越州 (第2/2页)
而西南军团也不弱,总兵力也有三十万人,这三十万人中,基本上四州兵力大差不差。
最多的当属西交二州,不过也只是多出了一两万人,要知道西交二州,是苏祁安的地盘,也是最早得到发展的地方。
在以往的征战中,西交二州的兵力伤亡,在各州中还是很低的。
一方面是动用较少,二来这二州军团的实力很强,能够和荣兵硬碰硬的情况下,打成一比一的伤亡。
所以,西南军团中,这二州自然兵力会多一些。
三大区军团算下来,总兵力达到了八十万人,这等兵力,和大凉时期相比,还少了二十万。
之前的大凉,全国兵力达到了百万之众,如果只是看兵力,自然不如大凉,但论战斗力,新凉绝对可以吊打大凉的百万之兵。
这之中还不包括,偏居一隅的越州兵力,加上越州之兵,差不多也有小百万的规模。
这次的总计兵力,还是很顺利的,而且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往日的兵力,这一切自然离不开之前的筹备。
如果没有组建民兵,而是伤亡一批补一批,苏祁安想在这么短的时间,聚集八十万的兵力,基本不可能。
而这八十万人,是新凉能否收复青幽十四郡的关键,随着三个大区军团的组建,他们也是得到了苏祁安的命令,西北、东北两大军团,兵力陆续集结,组成新凉的北边防线,随时防备荣国的进攻。
而西南军团,目前担任预备队,根据战况,在由军机司发令,随时抽调支援。
在组建三个大区军团时,苏祁安也把三司机构,再度的改变了他们的驻地。
交州的谍政司,北上进入西州,西州的政务司东进,进入京都,而中州的军机司,北上进入宁州。
这次的调动,并非心血来潮,而是苏祁安最终的调动方案,之前只因赵凉还未击败,只能将三司相应的调动。
而如今,大凉一统,三司也该去他们所在的位置。
新凉的建立,身为正统,自然不能在偏居一隅,当得重归旧都,而政务司返回京都,也就宣告了苏闲等新凉朝廷中枢,回归京都。
标志着,新凉的崛起。
京都的位置,是绝佳的中枢,而政务司的回归,自然能更加履行他的职责,以京都为中心,辐射整个周边各州。
同样的驻扎在西州的谍政司,也能辐射整个凉地西部,而北边的军机司,也能彻底发挥他的战争机器的能力。
这才是苏祁安想要看到的,真正的大凉。
没有任何各州的阻碍,实现真正的上传下达,特别是宁州的军机司,更能表明,对北边荣国的态度。
日后在想兵犯新凉,看看新凉的兵士,究竟答不答应。
正是这种决心,更让苏祁安有底气离开京都,在整个新凉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对付北边的荣国,苏祁安迅速南下,去越州,打算和苏镇,商议关于出兵解决海外扶桑一事。
海外的扶桑,荣国或许不看重,但苏祁安必须得重视。
倒不是惧怕扶桑,而是不想在新凉上下,全力与荣国开战,扶桑在背后捅刀。
这种捅刀之事,对扶桑来讲,可没少做的,因此,趁着如今势头强劲,也该解决这座海外的岛国了。
而此次去越州,很简单,苏祁安希望苏镇能够共同出兵,兵发扶桑,不说占领,但起码要打服,打到扶桑重新称臣,在无反心。
而想击败扶桑,就得远渡重洋,依靠水师,无论在大凉还是新凉,最出名的水师当属东越二州水师。
这也是苏祁安愿意提供帮助,修复越州水师的原因,总有一日,肯定会有用到的时候。
而这一日并不算远,终于让苏祁安等到了。
这次去越州,可不是苏祁安上赶子求人家,而是得到了苏镇的传信。
除了恭贺新凉结束凉地的动乱,重新一统天下,同时,还给苏祁安带来了一则有用的消息。
那就是扶桑的前太子,昭和良川以使节的身份,在他的手下做事。
看到这则消息,苏祁安很敏锐的意识到了,这是出兵扶桑的好机会。
苏祁安了解这位小越王,此人可不简单,不仅仅十来岁,就有能力掌控一州,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智聪慧,完全不输于大人,甚至比一般的聪明人还要聪明。
苏镇能在这时候给他传递这个消息,言外之意很明显,就是邀请他来越州。